当前位置:首页 > 上海保卫战取得成果(上海保卫战的时间) >

上海保卫战取得成果(上海保卫战的时间)

来源 画地成牢网
2024-06-28 14:33:4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上海保卫战取得成果,以及上海保卫战的时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织密织牢“三网”,坚决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如何看待上海这次抗疫的表现?

上海此次的疫情确实是比较严重的,甚至在感染人数方面超过了当初的武汉,不过现在情况是得到了控制,疫情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上海此次在疫情中的表现不是很好,而且很多方面都出乎人们的意料,和很多城市相比都是有多不足的。

1,对待疫情的态度不够严肃

上海自开始出现疫情,刚开始每天只有很少数的新增病例的时候,并没有很重视,只是做一些比较普通的防疫工作,就是在之后疫情已经比较严重的时候还是没有采取比较果断的措施,虽然上海是国际性的大都市,但是疫情是很严重的,上海没有及时的处理造成了疫情外溢,全国很多地方都被上海的外出人员感染了。

2,上海人在疫情面前不够的团结,没有应该有的高素质

这个是真的挺让人伤心的,在上海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很多消息都是说上海不给外地人发放救援物资,有外地人流落街头,虽然这些都是传言,但是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上海有点歧视外地人这点肯定是有的。还有就是在上海的很多小区都出现过高价卖东西,贪污防疫物资的情况,这种行为真的让人很伤心的,这些事情真的不应该在上海出现的。

3,上海的很多领导没有责任心

上海疫情严重,领导有压力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疫情期间,还有很多的上海的街道领导,区领导说是要辞职,说压力太大了。这个真的是不应该的,作为领导就是应该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的,在这种危难时刻,领导不站出来,反而说是要离职,这种行为就像打仗当逃兵一样,真的是不应该的,更是不应该出现在上海。

总之,上海在这次疫情中暴露出了很多问题,都是比较让人觉得不好的。

上海宣布打赢大上海保卫战!这是哪些人努力的结果?

官方人员,医疗人员,居民的配合工作人员,医疗团队,他们的共同配合才控制住了上海的疫情,让上海打赢了保卫战。

“淞沪大战”的结果是什么?

淞沪会战结果是1937年11月13日国民政府发表告全体上海同胞书声明,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中国军队向吴福、澄锡国防线撤退,江阴保卫战开始。至此国军以60%的精锐部队损失殆尽的代价打破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话语,淞沪会战拉下帷幕。

一、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

淞沪会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开始于1937年8月13日,是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为了把日军由北向南的入侵方向引导改变为由东向西,以利于长期作战,而在上海采取主动反击的战役。

中日双方共有约8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日军投入8个师团和2个旅团20万余人,宣布死伤4万余人。

中国军队投入最精锐的中央教导总队及八十七师、八十八师及148个师和62个旅80余万人,自己统计死伤30万人。

淞沪会战中日军因遭到国民党的顽强抵抗而损失惨重,这场战役对于中国而言,标志两国之间不宣而战、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

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并彻底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计划。

胡永明:“大上海保卫战”的回顾与思考

“ 大上海保卫战 ” 的回顾与思考

胡永明

2022年2月26日以来,上海经受了前所未有的疫情复杂形势的严峻挑战,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全国的鼎力支持下,上海反被动为主动,终于赢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正在依托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建设巩固和发展来之不易的抗疫成果。

一、上海疫情发展情况

上海经历了2022年2月25日以前疫情平稳,2022年2月26日至4月13日感染人数飙升,4月14日以来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波动降低,至5月31日上海绝大部分地区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发展过程。

上海从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健委确认该市首例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确诊病例,至2022年2月25日,全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371例,其中死亡7人。

上海从2022年2月26日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从境外入侵,至同年5月31日,全市共有本土确诊病例58000例,加上本土无症状感染者超过62万,其中死亡588人,本土确诊病例和死亡数比之前累计数都有大幅上升。

上海新一波疫情,从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值得注意的情况:

2022年2月26日至28日,仅有5例无症状感染者;

3月1日出现第1例本土确诊病例,至3月28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增至96例;

3月29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326例,至4月7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增至824例;

4月8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1015例,至4月15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达到巅峰3590例;

4月16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3238例,至4月29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降至1249例;

4月30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788例,至5月14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降至166例。

5月15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为69例,至5月31日单日本土确诊病例降至5例。

其中单日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去除无症状感染者转归,下同)加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则巅峰为4月13日的27605例。

综合来看,上海新一波疫情回落的拐点出现在4月23日。当天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加本土无症状感染者为20517例,比前一天22250例下降7.8%。此后,单日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加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再未出现高于1.9万例的,虽有过7次2.1%至43.6%的反弹,但总体趋势是逐步下降的。

二、上海抗疫进展情况

上海抗疫从先进到落后再到赶超,终于赢得了“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上海从2020年初至2022年2月25日,全市疫情平稳,创造了“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上海抗疫奇迹和经验,并为打赢武汉保卫战等全国抗疫做出了积极贡献。

奥密克戎入侵上海以后,上海抗疫措施的强度和速度难以适应新异毒株播散的广度和速度,故原有的防线被病毒各个击破,导致疫情一度发展到难以控制的程度。

2022年3月27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并付诸实施:3月28日5时起,上海以黄浦江为界分区分批实施核酸筛查。第一批,浦东、浦南及毗邻区域(包括浦东新区全区,奉贤区全区,金山区全区,崇明区全区,闵行区浦锦街道、浦江镇,松江区新浜镇、石湖荡镇、泖港镇、叶榭镇)先行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1日5时解封。同时,浦西地区重点区域继续实施封控管理。第二批,4月1日3时起,按照压茬推进的原则,对浦西地区实施封控,开展核酸筛查,4月5日3时解封。决心一招制服奥株,然后全市解封恢复正常。当时,上海把全市医务防疫人员、各级党员干部、志愿者和市民都发动组织起来了,兄弟省市紧急支援了大批核酸检测力量,可惜此举并未收到预期的“尽快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的目的和效果。据统计,3月28日这次战役开始当天,全市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75例和4381例;4月5日这次战役结束当天,全市本土实际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分别为271例和16766例。这个大幅增加的数量很大程度上是筛查发现的,对于“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是有利的,但关键的问题是疫情的发展已远远超出可控范围,如果再不举全国之力剿灭奥株,则大上海危矣,甚至将影响到国运。

在此危急关头,中央果断作出部署,从4月3日起,解放军和全国各地援沪医疗队数万白衣战士火速逆行驰援上海,一场决定国运的“大上海保卫战”拉开序幕,展开了为时近两个月的人民生命健康争夺战。经实施全域封控、全员筛查、阳性全收、患者尽治和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管理等前所未有的超强、超严、超快的抗疫壮举,终于“力挽狂澜”,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迎来了从6月1日起上海除中高风险地区和封控区、管控区以外的绝大部分地区解封。

6月1日以来,上海正在有序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秩序,将抗疫纳入常态化管理,并着力抓好经济发展。在将抗疫纳入常态化管理方面,重在全市抗疫长效机制建设。现在,上海各居村委至少有1个核酸检测服务站,街上也增设了许多核酸检测服务站,市民们出行需要有72小时内甚至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的报告,许多市民都根据自己出行的安排自行去做核酸检测,把小区封闭期间组织市民们做核酸检测变为了小区解封以后市民们经常地自觉地去做核酸检测。同时,市民们乘坐公交、进入商店等都要扫“场所码”,出示绿码才能进入,确保了人员聚集场所的防疫安全。

5月31日晚至6月1日,上海外环以外的不少市民都燃放了烟花爆竹,庆祝“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庆祝上海恢复正常生活和生产。现在,上海已基本恢复新一波疫情前的景象,不同的是在居村委和街道上增设了许多核酸检测服务站,各小区大门外都挂着“防范区”等牌子。此外,临时性不太一样的地方还有,银行门口、ATM机外面和肉食品等部分商店门外排长队的现象是过去所少见的。其他感觉都与过去没什么两样,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上海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国际化的超大都市的繁荣景象。

三、对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思考

“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来之不易,主要应归功于三大方面:

首先,要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决策部署。 3月17日、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研究疫情、部署抗疫,强调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调坚持动态清零,要求“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在面对奥密克戎防不胜防的窘境,社会上出现是“躺平”还是“清零”等是非不清之时,是党中央关于“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的指示精神发挥了“定海神针”的决定性作用;在上海抗疫防线处于“崩盘”的危险边缘之际,党中央及时提出“我们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并迅速举全国之力打响并打赢决定国运的上海抗疫大决战。

同时, 要归功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显著优势是可以集中全国之力办大事。这在“大上海保卫战”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党中央一声号令,解放军和全国各地援沪医疗队数万白衣战士在4月3日一夜之间像“神兵天降”一样义无反顾地飞抵、运达上海,为打赢“大上海保卫战”提供了集中优势“兵力”围歼奥密克戎的力量保证;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向上海运送来大量抗疫物资,为上海市民在封控期间“足不出户”,食品、生活日用品和药物等送货上门提供了物资保障。可以说没有全国力量和物资上的大力援助,就不会有 “大上海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

再则, 要归功于上海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市民众志成城战胜疫情。 上海市委、市政府及其卫健委在全市防疫处于被动局面、面对来自市内外种种批评和责难的困境下,始终联系实际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部署,先后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压茬推进”“三区管理”等举措,压实各区、街镇、居村委的责任落实,全力组织各级防疫部门、全体医务人员、公安民警、志愿者等力量,紧紧依靠全市人民的参与和支持,紧紧依靠全国抗疫力量和物资的支持,终于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并预先做了周密的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着力于全市抗疫长效机制建设,推出了核酸检测常态化、场所扫码常态化等有效举措,正在进一步巩固来之不易的“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成果。

上海在新一波疫情中不得不在全市按下暂停键,停工停产的损失、抗疫投入的成本等等难免造成全市经济严重下滑。现在,上海正在巩固发展抗疫胜利成果的同时,加快发展经济,尽快把三、四、五月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上海经济腾飞新奇迹,为上海的振兴、为中国的强大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注:本文引用材料以中央会议和上海文件精神为准,统计数据以国家卫健委和上海卫健委“疫情发布”为准。

胡永明,复旦大学法律硕士,长期在上海市级机关专职从事调研工作,致力于研究成果向实践转化。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次,获奖10余项。曾任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入编《中华百科英才大典》等典籍。

上海保卫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本轮疫情呈现了哪些特点?

这次的疫情其实是比较有规律的,而且也能够采取特别棒的防疫措施,能够有更好的配合力度,而且也能够控制好这个疫情,基本上都是本土的疫情,而且活动范围也不是特别大。

淞沪会战第一阶段取得的胜利

淞沪会战:卢沟桥事变爆发37天后,日本侵略军又向上海发动了大规模进攻。中国军队英勇抗击,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淞沪会战。1937年8月9日,驻沪日海军陆战队官兵两人,驱车闯入虹桥机场进行武装挑衅,当即被中国守军击毙。8月13日,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八一三事变)。驻上海的中国军队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率领下奋起抵抗。国民党政府陆续调集6个集团军70余万人抗击,初战获胜。从8月23日起,日军多次在长江口登陆,攻击守军左翼,遭顽强抗击。随后,日军逐次增兵,加强上海派遣军的力量。中国军队也陆续增援,不断调整部署。9月11日以后,蒋介石自兼第三战区司令长官。9月下旬至10月初,日军增援部队陆续在上海登陆。9月30日拂晓,日军向中国军队发起猛攻,中国守备部队陷于苦战,伤亡惨重。10月26日晚,守卫大场防线的中国军队第88师第524团第2营400余人(报界宣传称“八百壮士”),在副团长谢晋元、营长杨瑞符的指挥下,奉命据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连夜西撤。在日军的重重包围下,守卫四行仓库的中国军队孤军奋战,誓死不退,坚持战斗4昼夜,击退了敌人在飞机、坦克、大炮掩护下的数十次进攻。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合围上海。守军被迫撤退。11月12日,上海市区陷落。日本帝国主义进攻上海,严重威胁到蒋介石的统治,国民党政府被迫实行抗战,从此,全国进入了抗日战争。

上海保卫战取得成果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上海保卫战的时间、上海保卫战取得成果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